10 個關鍵的 DC 電影事件,發生在 DC 動畫系列的幾年前

10 個關鍵的 DC 電影事件,發生在 DC 動畫系列的幾年前

DC 的真人電影生動地再現了超級英雄電影中一些最令人難忘的場景。然而,許多關鍵時刻最初都是在多年前 DC 動畫系列中製作的。從令人驚奇的反派轉變到英雄失敗的決定性時刻,DC 的動畫世界一直領先一步。這些動畫改編作品奠定了近來開始登上大銀幕的關鍵敘事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DC 動畫宇宙(DCAU)及其後續作品早在真人版作品之前就已經處理了重要的漫畫故事。《蝙蝠俠:動畫系列》《超人:動畫系列》《正義聯盟無限》等傑出作品的故事情節後來在 DC 擴展宇宙 (DCEU) 和多部 DC 電影中被重新演繹。動畫的靈活性使創作者可以自由地傳達雄心勃勃的漫畫情節,從而使改編作品不僅為未來的項目奠定了基礎,而且在品質和故事情節上往往超越真人版。

10.佐德將軍入侵地球

就像《超人:鋼鐵之軀》中那樣

超人:鋼鐵之軀中的佐德將軍
超人動畫系列中的 Jax-Ur

2013 年上映的電影《超人:鋼鐵之軀》將佐德將軍描繪成一個災難性的威脅,最終在大都會與超人展開了史詩般的衝突。然而,這並不是 DC 視覺敘事中佐德與地球的首次對抗。在《超人:動畫系列》中,一個名叫傑克斯·烏爾的角色——他與佐德有許多軍國主義特徵——領導了一場反抗超人的叛亂。傑克斯-烏爾和他的同夥瑪拉逃離幻影區後試圖征服地球,這一故事情節為《超人:鋼鐵之軀》的劇情鋪平了道路。

此外, 《正義聯盟無限》中加入了佐德式的人物,表明被流放的氪星軍閥尋求復仇的想法此前已在動畫中探索過。雖然《超人:鋼鐵之軀》採用了更具破壞性和分裂性的路線,但動畫故事優先考慮了超人的道德複雜性,使其同樣引人入勝。

9.哈莉奎茵變身反派

就像在《自殺突擊隊》中看到的那樣

自殺小隊中的哈莉奎茵

瑪格羅比在 2016 年的電影《自殺突擊隊》中飾演哈莉奎茵,展現了她作為一個混亂反派的形象。然而,這種轉變幾十年前在《新蝙蝠俠歷險記》的「瘋狂的愛」一集中首次得到了有意義的描述。本集細緻探討了哈琳·奎澤爾博士淪為惡棍的過程,揭示了她受到小丑的操縱,以及隨後變成哈莉·奎因的過程。

與電影中對她的背景模糊描述不同,動畫片全面而悲慘地描述了她是如何從最初被介紹為一名能幹的精神病醫生,被誤導的。動畫敘事深刻細緻地呈現了哈莉的旅程,凸顯了她性格中的悲劇元素,而這些元素決定了她的喜劇傳奇。

8貝恩折斷球棒

就像《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那樣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的貝恩

2012 年上映的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貝恩打斷了蝙蝠俠的背部,這是最令人震驚的場面之一。這一重大的漫畫事件先前曾在《蝙蝠俠:動畫系列》中出現過,尤其是在貝恩的劇集中。儘管動畫版沒有表現出徹底的分裂,但它將貝恩塑造成蝙蝠俠最強大的對手之一,凸顯了他的力量和智慧。

動畫有效地描繪了貝恩的戰略實力和他的蠻力,而這一細微差別在真人版中則不那麼明顯。對貝恩性格的這種詳細描述——作為一個詭計多端的戰略家——使他成為一個更可怕的對手。

7.哈莉奎茵離開小丑

就像《猛禽小隊》中那樣

猛禽小隊中的哈莉奎茵

《猛禽小隊》講述了哈莉奎茵與小丑分手後走向獨立的歷程。這種敘事弧線雖然對真人電影來說是一種創新,但對動畫來說卻並不新鮮。在《蝙蝠俠:動畫系列》中,哈莉在離開小丑開始新生活之前,曾展現過她自我懷疑的片段,而這一過程最終在 2019 年的系列劇《哈莉·奎因》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早期的動畫片,如《哥譚女孩》也涉及哈莉試圖擺脫小丑的控制。這些動畫描繪不僅早於電影對哈莉獨立性的探索,而且對她的角色發展提供了更豐富的考察,優先考慮情感深度而不是聳人聽聞的動作。

6.組成自殺小隊

就像在《自殺突擊隊》中看到的那樣

自殺小隊

在大衛·阿耶 (David Ayer) 的《自殺小隊》 (X) (2016) 將「X特遣隊」帶入影院的幾年前,這一概念就已經在動畫世界中得到詳細闡述。 《正義聯盟無限》的「X特遣隊」一集向觀眾介紹了自殺小隊,由瑞克·弗萊格率領,還有死亡射手和迴力鏢隊長等角色。

這個動畫有效地展示了該小組在政府的嚴格監督下執行的秘密任務,強調了小組成員之間明顯的緊張關係以及他們為了生存而願意背叛彼此的決心。動畫形式允許以更理性的方式展現球隊的動態——專注於戰略而不是華麗的視覺效果——為如何描繪這樣的球隊開創了先例。

5.蝙蝠俠被父母的記憶所困擾

就像《蝙蝠俠:俠影之謎》中那樣

蝙蝠俠:俠影之謎

雖然蝙蝠俠起源的悲劇敘述是其故事的一個基本方面,但動畫系列比電影更深入地探討了托馬斯和瑪莎韋恩死亡的心理影響。《蝙蝠俠:動畫系列》包括一些強有力的劇集,描繪了布魯斯面對過去的挑戰,如“黑暗中的夢”和“或許是夢”,透過生動的噩夢描繪了他揮之不去的悲傷。

值得注意的是,在《無所畏懼》中,布魯斯因接觸稻草人的恐懼毒素而出現類似他父親的惡魔的幻象。這個尖銳的時刻與《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的場景相呼應,強調了布魯斯在面對自己身份時所遭受的創傷。最終,動畫更深入地探討了布魯斯的心理,往往比真人版捕捉到更複雜的情感細微差別。

4.蝙蝠俠的武術訓練

就像《蝙蝠俠:俠影之謎》中那樣

蝙蝠俠開始武術訓練

《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年)重點講述了布魯斯·韋恩在拉斯·艾爾·古爾手下接受訓練的故事,並將其描述為他成為蝙蝠俠的關鍵時刻。然而,這個背景故事的元素早在《蝙蝠俠:動畫系列》中就已被探索過,該系列在“忍者之夜”等劇集中引入了布魯斯的前訓練對手京大拳,揭示了布魯斯嚴謹的武術背景。

這些動畫故事強調了李小龍的武術訓練不僅注重蠻力,還涉及紀律和策略。他的經歷和早期的訓練增強了他與超人類競爭的能力,強調了他性格的一個基本方面,這在動畫和真人描繪中都產生了共鳴。

3.超人與閃電俠賽跑

就像在正義聯盟中看到的那樣

超人與閃電俠賽車

超人和閃電俠之間的友好競爭是 DC 傳奇中受人喜愛的一個方面,並在《正義聯盟》(2017)中被改編成真人版。在這部改編作品中,兩位英雄相互競賽,這一場景讓人想起了《超人:動畫系列》中經典劇集“速度惡魔”的動畫描述,該劇集在一場慈善活動中展開了他們的競爭。

這部動畫片以更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展現了他們各自的優勢和相互尊重,同時圍繞著他們與天氣巫師的競賽編織了一個更大的故事。與簡短的真人描述不同,動畫曲目展示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故事,將他們的競爭嵌入重要的賭注中並建立在長期的友誼之上。

2.超人變邪惡

就像在 DCEU 中看到的那樣

蝙蝠俠對超人中的邪惡超人

在扎克施奈德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2016 年)和扎克施奈德的《正義聯盟》 (2021 年)中,超人被描繪成一個邪惡人物,這一設定從 DC 動畫故事中的各種實例中汲取了靈感。例如,《正義聯盟》(2003 年)中的「更好的世界」等劇集探索了超人領導一個被稱為正義領主的極權主義政權的平行宇宙,揭示了超人性格的複雜性以及絕對權力的後果。

1.急凍人的悲慘背景

就像在《蝙蝠俠與羅賓》中看到的那樣

蝙蝠俠:動畫系列

在備受批評的電影《蝙蝠俠與羅賓》中,急凍人一角有著淒美而悲慘的背景故事,這為阿諾史瓦辛格的詮釋增添了深度。這個情感故事最初由《蝙蝠俠:動畫系列》精心打造,其中的《冰凍之心》一集廣受好評。在這裡,急凍先生從一個單純的冰主題惡棍被重新定義為一個努力拯救身患絕症的妻子諾拉的絕望男人。

這種富有同情心的描繪凸顯了他的人性,從而使 Freeze 成為蝙蝠俠最複雜的對手之一。隨著《蝙蝠俠》(2004 年)和《未來蝙蝠俠》等連續劇進一步探索他的人物性格,甚至《哥譚市》《哈莉奎茵》等電視劇也藉鑒了這種詮釋的元素。無論真人電影如何,《蝙蝠俠:動畫系列》仍然是急凍人故事的典型代表,並繼續影響 DC 宇宙的改編。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