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評論最初發表於 2024 年 8 月 29 日,作為我們對威尼斯電影節報導的一部分。
*瑪麗亞*概述
《瑪麗亞》從開場就定下了基調,展現了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著名歌劇女主角瑪麗亞卡拉斯的淒美形象。本片以 1977 年 9 月為背景,探討了她的晚年生活,其特徵是心理健康惡化,對現實的把握越來越脆弱。曾經被崇拜的粉絲和充滿活力的隨行人員包圍的瑪麗亞現在發現她的世界僅限於她忠誠的管家(皮爾弗蘭切斯科·法維諾飾)和女僕(阿爾巴·羅爾瓦赫飾)的陪伴,他們非常關心她的幸福。當她努力應對藥物的影響時,她的幻覺導致她進行想像中的對話,而當醫療專業人員試圖執行其發人深省的事實時,她對他們的蔑視與日俱增。
然而,這種描繪與悲劇人物的原型背道而馳。由巴勃羅·拉瑞恩 (Pablo Larraín) 執導的《瑪麗亞》揭示了卡拉斯如何經常讓自己的敘述受他人支配。在她人生的這個階段,她掌控了自己的故事情節。這部電影介紹了一位虛構的電影製片人(科迪·斯密特·麥菲飾),她代表了她因藥物引起的幻象,捕捉了她在自己展開的故事中佔據中心舞台時對過去的反思。儘管受到現實的干擾,這種電影體驗感覺就像是為了表達她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想法而精心設計的個人敘事。
*瑪麗亞*中脫穎而出的創意選擇
令人難忘的歌聲片段
這部電影展示了一系列複雜的創意決策,這些決策引起了人們的欽佩,儘管人們對其有效性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拉雷恩熟練地將元敘事元素與瑪麗亞的超現實情節交織在一起,沒有留下任何欺騙觀眾的企圖。這部電影在幽默和尖銳的觀察之間取得了平衡,並觀察了其他人在瑪麗亞的掙扎過程中如何看待和互動。
雖然我很高興有機會參與討論拉雷恩的藝術選擇,但我並不覺得有必要立即重新審視這些元素。影片在不同的時間平面之間搖擺,瑪麗亞經常脫離當下,利用記憶、夢境或其他空靈的經驗。這些序列在視覺上令人驚嘆,展示了強調對比的適應性很強的調色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瑪麗亞唱歌的時刻,情感衝擊力更加強烈。儘管她的巔峰表演時代已經過去,卡拉絲仍踏上了奪回她曾經著名的聲音的旅程。當她唱歌時,影片將她帶回她第一次表演這些作品時的時刻,讓觀眾沉浸在她的懷舊之中。
這部電影有意將安吉朱莉飾演的衰弱的瑪麗亞與充滿活力的拉卡拉斯的真實錄音進行對比。當觀眾聽到並目睹拉卡拉斯巨大才華的爆發時,它同時凸顯了瑪麗亞為奪回失去的東西而進行的鬥爭。這種巨大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在聲音上,而且在朱莉眼中反映出的悲傷。
對*瑪麗亞*的思考:藝術性與情感投入
雖然《瑪麗亞》充滿了令人欽佩的元素和朱莉值得注意的表演,但我與這部電影的情感聯繫有限。我經常發現自己與某些場景保持距離,這造成了情感障礙。儘管有些電影在理智上比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鳴,但《瑪麗亞》因其藝術性而散發出如此多的自信,以至於我很難從單純的欽佩中獲得滿足。
這引出了我對這部電影的核心挑戰。我認識到許多觀眾可能會與「瑪麗亞」產生深刻的共鳴,發現自己完全被它的敘事和方向的藝術性所吸引。然而,我的建議是有保留的。我可以欣賞這部電影的優點及其發人深省的元素,但我不能否認我不願意很快重新審視它的複雜性。
《瑪麗亞》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於 11 月 27 日在部分影院上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