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的真實犯罪紀錄片《我不是怪物:洛伊絲·里斯謀殺案》被認為是一個聳人聽聞的錯誤。它破壞了虐待倖存者、心理健康倡導者和女權運動的努力。這部紀錄片沒有提供實質的見解,而是掩蓋了關鍵問題,並為洛伊絲·里斯提供了一個歪曲事實的平台。
觸發警告:提及謀殺、虐待和成癮
洛伊絲·里斯 (Lois Riess) 因在明尼蘇達州謀殺丈夫大衛 (David) 而臭名昭著,然後跨國越獄。在逃亡期間,她在佛羅裡達州結識了帕梅拉·哈欽森,並隨後殺死了她,以冒充她的身份。這導致了全國範圍內的搜捕,最終她在德克薩斯州被捕。里斯承認有罪,繞過了庭審,該庭審使該案的許多方面仍然模棱兩可——直到現在。
這部紀錄片的一個問題在於它聚焦於里斯本人,呈現出一種不誠實的敘述。她聲稱在她的令人髮指的行為中一直處於“失憶狀態”,聲稱情緒混亂和賭博成癮使她無法記住或控制自己的行為。令人驚訝的是,她記不起謀殺案的任何細節,卻能準確地計算出她繼承的遺產的具體數額,精確到最後一分錢。
里斯聲稱,她丈夫的虐待促使她犯下這些罪行。反證據表明,她的許多行為源於她自己的問題,包括嚴重的賭博成癮,並急劇失控。她甚至因挪用姐姐的數千美元而面臨法律後果,而她本應照顧妹妹。在回答有關此事的詢問時,里斯似乎沒有註意到,要求採訪者明確指出從她姐姐那裡偷東西是錯誤的。
這部紀錄片未能解決給罪犯起異想天開的綽號或將其簡化為膚淺的刻板印象的危險。目睹此類敘事的傳播令人沮喪,因為當肇事者不符合「危險個人」的規範形象時,它們會讓社會錯過重要的警訊。允許里斯假裝無知只會增強她的公眾形象,同時削弱她對受害者的暴行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將路易斯貼上「殺手奶奶」的標籤,輕視了她行為的可怕性。這些策略的目的是為了聳人聽聞的故事,但如果紀錄片達到了預期目的,敘述就不需要修飾。而且,播放李縣治安官辦公室的招聘廣告也是完全不合適的。當第二集開始播出時,我懷疑自己是否選對了節目。這三分鐘本來可以更好地用於心理健康運動、家庭暴力熱線,甚至反賭博倡議!
由於允許里斯講述她的敘述,而沒有對她的誤導性描述提供足夠的反駁,這部紀錄片最終讓虐待倖存者和心理健康倡導者都失望了。許多遭受虐待或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人日復一日地應對挑戰。然而,我們這裡有人濫用這些鬥爭作為她殺人行為的理由。這種歪曲事實對女權運動爭取承認和支持的努力是一個重大打擊。
至少這部紀錄片取得了一些進展,將里斯的主張與影片片段和目擊者的敘述並列,揭示了不同的敘述。里斯並沒有表現出破碎或折磨的跡象,而是沉迷於賭博和飲酒,在兩起謀殺案後表現得迷人而有趣。目擊者形容她輕浮活潑。此外,她被捕時被發現攜帶“殺人工具包”,表明她準備再次殺人。
無論她丈夫的處境如何,洛伊絲·里斯都對帕梅拉·哈欽森進行了精心策劃的謀殺,而紀錄片對此進行了明顯的輕描淡寫。對身分盜竊這一動機的關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削弱了哈欽森謀殺案的嚴重性。相反,這部紀錄片分配了更多時間給治安官辦公室討論為什麼他們個人受到犯罪的影響。雖然我讚賞執法部門在解決犯罪問題上的嚴肅態度,但我發現很難理解為什麼這比帕梅拉·哈欽森家人和朋友的聲音更重要。
最終,《我不是怪物:洛伊絲·里斯謀殺案》未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它讓里斯能夠掌控敘事,同時淡化她所造成的真正傷害。它沒有關注與犯罪、家庭暴力和性別陳規定型觀念相關的心理健康等緊迫問題,而是以一個對社會弊大於利的膚淺故事作為結論。受害者、觀眾和受影響的社區應該得到更好的描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