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仍然是工作室最受喜愛的動畫電影之一,但走向大銀幕的旅程充滿了障礙。想像一個沒有這個標誌性故事的世界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特別是考慮到諸如“Be Our Guest”、“Gaston”和標題“美女與野獸”等永恆的音樂作品。 20 世紀30 年代和20 世紀50 年代,這個深受人們喜愛的故事可能永遠不會在90 年代的劇院上演。
繼 1989 年《小美人魚》大獲成功之後,《美女與野獸》於 1991 年上映,標誌著迪士尼在經典動畫時代的複興。票房收入高達4.51 億美元,為迪士尼鋪平了道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迪士尼的改編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並不是原創故事;它的靈感源自 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 於 1756 年創作的童話故事,華特迪士尼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將其變為現實。
華特迪士尼早期的改編嘗試
1930年代和1950年代的嘗試
根據《美女與野獸》藍光 DVD 的特別報道,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獲得巨大成功之後,華特迪士尼於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了對該故事的最初改編工作。不幸的是,迪士尼的故事團隊發現將 1756 年的童話故事改編成電影比預期更具挑戰性,導致這個概念和許多其他概念被擱置。
迪士尼第一次嘗試的殘餘僅限於一幅描繪貝兒照顧野獸傷勢的藝術作品。
快進到 20 世紀 50 年代,迪士尼再次嘗試改編《美女與野獸》。然而,這次冒險恰逢讓·谷克托(Jean Cocteau)成功發行真人版,這使得動畫改編的前景在當時顯得不太可行。最終,這種猶豫被證明是偶然的,因為早期版本的《美女與野獸》可能會危及這部 1991 年經典作品的製作。
加斯頓的不同願景
加斯頓的演變
《美女與野獸》的另一個迷人元素涉及加斯頓這個角色。在故事的早期階段,故事缺乏明顯的反派,促使編劇們去探索各種角色。最初的故事板以三個男性對手為主角,但這些角色最終被合併為一個——加斯頓——他被設想為更多的法國貴族,而不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傲慢的獵人。此外,他的角色原本打算與貝兒的瑪格麗特阿姨配對,後者對莫里斯懷有敵意。
現在很難想像《美女與野獸》中沒有臭名昭著的加斯頓,這強調了創造性進化的力量。編劇琳達·沃爾夫頓從她過去的感情經歷中汲取靈感,最終將加斯頓塑造成一個迷人而野蠻的人物。最終的人物塑造引起了觀眾的共鳴,鞏固了加斯頓作為令人難忘的對手的地位。
轉變為音樂劇
向音樂形式的較晚轉變
有趣的是,《美女與野獸》原本並不是被構思為一部音樂劇。這部電影的最初發展階段以較黑暗的敘事為特色,並排除了任何音樂元素。在這個階段,貝兒的阿姨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反派角色,但這個計畫對觀眾來說太陰鬱了。因此,整個方向被重新評估,導致徹底重啟。
有了新的願景,後續一批故事板採用了更輕鬆、更異想天開的基調。這一轉變為霍華德·阿什曼和艾倫·門肯的加入鋪平了道路,他們的音樂才華與新設想的氛圍完美契合。這種創造性的合作產生了深受喜愛的配樂,它已成為電影魅力和吸引力的代名詞。
1991 年上映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這些關鍵變化對於塑造許多人認為的電影傑作的重要性。反思這部電影的演變,不禁讓人思考,如果這些早期的概念得以實現,情況會有多麼不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