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電影中蝙蝠俠的 8 個最邪惡行為

DC 電影中蝙蝠俠的 8 個最邪惡行為

蝙蝠俠這個角色因其英雄氣概而聞名,但有時也會做出一些與邪惡行為密切相關的行為。自 1939 年首次亮相以來,蝙蝠俠已成為流行文化中令人敬畏的偶像,許多演員在真人版電影中扮演他,每個演員都對他進行了獨特的詮釋。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有一點始終不變:蝙蝠俠通常被視為正義的保護者和捍衛者。

儘管如此,蝙蝠俠的旅程常常使他走上道德模糊的道路,使他陷入灰色地帶的困境。幾乎每一部蝙蝠俠的電影都會出現他做出令人質疑的行動的場景,從而引發人們對他真實本性的討論。在這裡,我們深入探討蝙蝠俠在電影中所做的十個最令人懷疑的決定。

8 讓拉斯·阿勒古爾自生自滅

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首部蝙蝠俠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中,我們見證了布魯斯韋恩的轉變,他披上斗篷和頭罩,對抗哥譚市猖獗的犯罪活動。然而,這個起源故事也凸顯了一些值得懷疑的道德問題。在一個關鍵時刻,蝙蝠俠在一列裝有引發哥譚市混亂的裝置的火車上與他的前任導師拉斯·阿爾·古爾對峙。他沒有像以前那樣去救拉斯,而是選擇讓他自生自滅。選擇放棄自己的不殺生原則展現了他性格中的黑暗面。

7. 讓阿爾弗雷德相信他已經死了

蝙蝠俠:黑闇騎士崛起(2012)

《黑闇騎士》三部曲在《黑闇騎士:黎明昇起》中達到了一個充滿情感的結局,蝙蝠俠在其中與貝恩這樣的敵人對決。為了激勵哥譚市的市民,他進行了一次英勇的犧牲,並偽造了自己的死亡。然而,他選擇不告訴他的忠實知己和父親形像阿爾弗雷德。這種不作為的行為是殘忍的,除了加深阿爾弗雷德的絕望之外,沒有任何實質的目的。

6 試圖殺死喬·奇爾

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蝙蝠俠的起源始終與父母被殺有關,激勵他肩負起英雄的使命。 《蝙蝠俠:俠影之謎》不僅描繪了這一關鍵時刻,也探討了其後果。當兇手喬·奇爾出獄後,布魯斯·韋恩被迫與他對峙並意圖殺人。儘管他被制止了,但他還是表現出了放棄道德準則的準備。這種訴諸謀殺的意願玷污了他的英雄抱負。

5 個 有蝙蝠標誌的罪犯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2016)

蝙蝠俠在 DCEU 中的引入標誌著該角色從傳統英雄轉向更冷酷無情的版本的徹底轉變。在一個特別令人震驚的場景中,他以殘酷的方式挫敗了一個人口販賣團夥,並在被捕的罪犯身上烙上他的標誌。雖然這種殘酷為他的黑暗形象奠定了基調,但也引發了人們對他對待正義方式的重大擔憂。

4. 入侵高譚市所有手機

黑闇騎士(2008)

在《黑闇騎士》中,布魯斯韋恩使用先進的監視技術侵犯哥譚市所有公民的隱私,表面上是為了找到小丑,這暴露了他的道德模糊性。儘管這項行為是出於高尚的意圖,但卻嚴重侵犯了公民自由,並反映出其權力令人不安的濫用。

3. 讓雙面人墜落而死

永遠的蝙蝠俠(1995)

在《永遠的蝙蝠俠》中,蝙蝠俠與反派雙面人的互動揭示了他陰暗的一面。在他們最後的決戰中,他利用雙面人對硬幣的痴迷,策劃了自己從高處墜落的事件。這項有預謀的行動充分利用了對手的本性,凸顯了蝙蝠俠性格中的精明和邪惡。

2. 把炸彈綁在手下

蝙蝠俠歸來(1992)

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對這個角色進行了更異想天開但又黑暗的詮釋。在一個極其殘酷的場景中,蝙蝠俠將一枚炸彈綁在一個暴徒身上,使他喪失行動能力並將他​​扔出去,享受著隨之而來的恐怖。這樣的表現不僅暴力,而且與他不殺生的精神完全相反,標誌著他的故事中特別黑暗的時刻。

1 決定殺死超人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2016)

在《蝙蝠俠對超人》中,DCEU 出現了迄今為止最具爭議的轉折之一,蝙蝠俠基於一個潛在威脅的場景考慮謀殺超人。他堅持認為,即使超人成為他們的敵人的可能性很小,也值得採取致命行動。這一刻是蝙蝠俠道德淪喪的縮影,使他在 DC 宇宙中瀕臨徹底的邪惡境地。

    來源及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